王哥庄大馒头 行业资讯 青岛崂山王哥庄铁锅饽花系列

青岛崂山王哥庄铁锅饽花系列

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知道什么是“饽花”了,然而退回数十年去,王哥庄“饽花”是崂山王哥特产更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一种美食。农历七初七又称“乞巧节”,是传说中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。乞巧节虽然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节日,但各地的做法有所不同。在青岛地区的一些农村里,男人们会像往常一样上坡下地,女人们则忙着将家中那些积满污垢的油瓶、锅盖、菜板等家什拿到小河沟里去刷洗。传说织女这天与牛郎和孩子们见面时要为他们浆洗衣裳,泼下来的“天水”去污能力特别强,所以人间也跟着沾点光。然而孩子们却不管大人们忙不忙,刚吃过早饭,一个个便缠着母亲磕“饽花”。王哥庄“饽花”和我们通常所吃的火烧有些类似,只是形状和花纹比火烧更奇特、更精致一些。它的制作过程是:在和好的面团上揪下一块来摁进一种用硬木雕刻的“磕子”(模具)里,挤压成型后磕出来放进烧热的锅里慢慢烘焙。王哥庄“饽花”只有乞巧节这天才做,它的来历当然也离不开牛郎织女。相传当年织女被王母娘娘抓回天庭后,仍留恋人间的美好生活,不久思念成疾。牛郎得知后,便在一位老木匠的帮助下,用木头雕刻成各种图案,在七月七这天磕成各种各样的“饽花”带给织女。那些栩栩如生的鲤鱼、元宝、寿桃、花篮、树叶、猴子、知了等人间万物,使织女见了眉开眼笑,仿佛又回到了牛郎和孩子们中间……..一般的王哥庄农家里只具备一两种“磕子”,要想磕出更多的花样来,就必须去左右邻舍家去借。不过正像俗话说的“大年五更借篦子,你使俺不使?”因此,借“磕子”的孩子只好排队挨号,或者拿着自己家的“磕子”去与人家交换。王哥庄“饽花”磕好了,看着母亲将它们一个个地放进锅里,即使再调皮的孩子,这时候也会乖乖的坐在灶前帮着烧火,并且抽空便起身往锅中瞅瞅,问一声:“还不熟?”那种急切地样子,恨不得立即将香喷喷的“饽花”放入口中。因为过去的白面金贵,所以磕的“饽花”是很有限的,每个孩子能分到三五个便已十分知足。分到手的“饽花”,大都舍不得一次吃光,常常用棉线穿起来挂在脖子上,在同伴当中“展扬”一番。个别回过日子的,甚至能放上一两个月,直到“饽花”变得像石头般硬了,这才一点点啃着品尝……时过境迁,如今到了乞巧节这天,即使在农村里也没有人再去磕王哥庄“饽花”了。

本文章由青岛王哥庄大馒头网编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gzdmt.cn/1732.html

作者: 王哥庄大馒头

正宗王哥庄大馒头(wgzdmt.cn)厂家订购咨询 联系方式:13153213789(同微信号) 办公座机:0532-87913798 联 系 人: 刘经理
上一篇
下一篇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32-8791379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1563860303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